香港保险美元保单:内地人正在像买房子一样买它
来源:智诚港险发布日期:09-16
香港保险,美元保单:内地人正在像买房子一样买它
前几天,在一张保险宣传单上看到这样一段话:你信或不信,风险就在那里,不增不减;你算或不算,社保就在那里,杯水车薪;你活或不活,养老就在那里,令人堪忧;你爱或不爱,责任就在那里,重于泰山。大标题是“不买保险就像是赌博,赌注是一家人的幸福”。
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,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。每个人角度不一样,感受也不一样。真正引起大家共鸣、共振,让人揪心的是保险话题本身,这个话题关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生老病死残,让人无法回避。在每次未知风险降临之前,该如何未雨绸缪?
想来想去,答案都离不开保险。既然绕不过去,就来好好认识一下。
谈到保险。我们先“睁开眼睛”看一下保险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,了解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不再用“老眼光”看待保险,不再用陈旧的印象来定义保险,进而更加客观、深入地了解当下真实的保险业。
最明显的变化,是观念变了。过去,人们往往连一份30元的航空意外险都不愿意购买;现在,却会考虑在买手机时顺带一份“碎屏险”。过去,保险背负着“传销”等骂名,亲戚朋友之间“杀熟式”的保险推销令人不胜其扰;如今,周围买保险、卖保险的人都多了起来。
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,国内保险业务一路高歌猛进,截止到目前,国内保费规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,居全球第二。尤其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发展,买保险易如“叫外卖”一样方便,而且针对个人的商业保险品种已经不胜其数。
经济、技术、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极大改善了我们生活。于此同时,也为所有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。“黑天鹅”飞来飞去,“灰犀牛”横冲直撞,每个人都很焦虑。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,造成意识形态和社会交往趋于保守,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。于是,有人选择多买几款保险傍身,有人选择花重金买保险,还有人选择去香港买保险。
有公开数据显示:2010年,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总额为44亿港元,短短五年间,这个数字翻了7倍,在2015年达到316亿港元,保单占比达24.2%,相当于香港新造个人保单中有1/4是被内地人买走的。
掷重金、远赴异地,去抢购保险产品,香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代理人形容当时的情形:“内地人就像买房子一样在香港买保险。”
这位代理人说,他客户中内地访客占到七成以上。最疯狂的时候,内地居民买保险的队伍可以排到保险公司大楼一层门口外。这些行为背后,折射出内地金融和理财市场的不成熟。老百姓各方面的金融消费需求在内地没有得到很好满足,才会千方百计在香港寻找“出口”。
不少去香港买保险的人说,他们看中的是一种高性价比。
相较内地,香港保险产品保障范围更大,保费相对便宜。而且,还有不同货币、种类的保单,让投保人有更多选择。此外,在保单系统、核保系统、赔偿系统、派息系统、投诉系统及从业员内部守则等方面也更加完善,给投保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像买房一样买保险”还具有另一层意思--买了保险,可以像买了房子一样给人带来安全感。
不管人民币跌或是涨,抛开汇率的因素,我们来探讨配置香港保险到底为了什么?
配置香港保险已经成了人们的刚性需求,是对海外医疗和海外生活,是否为你所向往?
需求1:为特定人(孩子、自己、父母)规划海外生活资金
综合运用持有人、被保人、受益人三者的框架,将资金未来的所有权进行提前规划。
如果你已经明确的,孩子海外留学、自己和家人海外生活,这部分资金的花费本身就需要提前考量,考虑汇率问题才是因小失大。
你要用家人未来生活的钱,去做外汇投机?!早考虑,保单本身就开始增值了。足够抵御汇率的波动性。
需求2:美金计价的现金流资产(如下图)
更多产品资料可以添加客服免费索取,也可定制属于自己的计划书。
通常来说,保险是对风险的对冲。你担心什么风险就去买什么保障。当然,也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用保险来对冲:这个风险得是有一定概率的,比如房子有可能损毁、人们有可能生病等,并不是确定会发生;另外这些风险得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,比如房子坏不坏和自己是否会生病等都是不可控的,这些风险不以投保人意志为转移。
是不是觉得有点绕?简单说,保险本质上是一种消费,其基本诉求是保障--我们付出保费,获得给定时间内针对特定风险的保障。所以,保险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品,你有需要就去购买。
所谓安居不易,安稳为先。保险也一样,人们买保险,不是在买一张可能暴富的“彩票”,买的就是那份“确定”。人们要的是,无论未来福兮祸兮,不管未来自己面临什么样的局面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,我都能拥有一份确定的收入,这份收入取决于我现实的财务需求、保费预算等因素,既不会让我大富大贵,也不会让我穷困潦倒,要的就是一份稳稳当当的收入,要的就是一份踏实与安心。
香港保险美元保单